原本計畫上週就要執行赤腹鷹放飛工作,但這隻3歲赤腹鷹的眼睛發炎,狀況不佳,延到了今天,在綠油油的關渡平原野放。
在猛禽會-王齡敏獸醫師指導野放的方法後,小心翼翼地接過赤腹鷹,在揭開頭罩時,手中感受到牠緊張的心跳。
順著東北季風,放開雙手,赤腹鷹便頭也不回地衝上藍天,順著東北季風一路向南方的墾丁飛去。
下一秒望著藍天,已找不到鷹的身影,第一次放飛的我來說,真有些不捨,但對猛禽會的工作同仁心情卻是大大鬆口氣,因為作為醫生只這些受傷的猛禽,能趕快恢復回到牠們原有的生活。
邀請大家一起關心這些飛翔台灣天空的猛禽,可以關注:
#台灣猛禽研究會(RRGT)
台灣猛禽研究會長期投入老鷹、貓頭鷹的研究、保育,以專業的知識協助猛禽的救傷工作,定期舉辦各種教學推廣活動,大家可以多關注、贊助他們喔!
FB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RGTaiwan/posts/1310939792255691:0
官方網站:https://raptor.org.tw/
#遇到受傷猛禽怎麼辦?
在台北拾獲受傷猛禽請聯繫台灣猛禽研究會
02-28239028,112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150巷36號7樓
也可以至其他地方尋求幫助:各地鳥會、動保處、#野生動物急救站、#台灣野生鳥類緊急救助平台、#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
●猛禽保育小提醒
1.小心開車,減少誤傷猛禽與其他野生動物
2.不要非法飼養猛禽
3.關心守護猛禽棲地